6月10日是2023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活動主題為“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自信自強”。故宮博物院聯合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共同啟動“故宮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周”活動,通過館校合作系列項目闡釋文化遺產價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保護文化遺產,堅定文化自信”為主題,舉辦“中軸線遺產保護與利用”主題體驗、遺產保護專題講座等活動,邀請中學生走進故宮,了解故宮博物院在遺產保護方面的理念與成果。
故宮博物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羅先良,宣傳教育部主任呂曉剛,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郭鴻,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黨總支書記劉麗華共同啟動“故宮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周”活動。
“故宮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周”活動正式啟動
羅先良副院長在致辭中表示,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故宮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承載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確保故宮古建筑和文物安全是故宮博物院的首要任務,也是開展各項事業的基礎。自2003年起,故宮博物院先后啟動了“故宮整體修繕保護工程”“平安故宮”等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積極開展古建筑研究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研究,不斷加強古建修繕和保護利用工作,為故宮文化遺產保護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故宮博物院還深入挖掘和闡釋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利用展覽、教育活動、影視劇目、出版物、文創產品開發、數字化利用項目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示傳播故宮及館藏文物所蘊含的豐富深厚的價值。期待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在中小學生們的心中埋下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種子,讓每一位同學都成為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小使者,在全社會廣泛傳播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羅先良致辭
活動當天,故宮世界遺產監測部主任狄雅靜在端門數字館中為學生們介紹了北京中軸線的遺產價值以及故宮古建筑群的歷史沿革。同時還結合古建遺產日常保護與監測方面的工作經驗,分享了故宮博物院在雷擊風險監測、古建屋面養護、排水系統維護等方面的具體修繕措施,讓學生們深切體會到了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在數字與信息部工作人員的介紹和指導下,學生們戴上虛擬現實頭盔、體感捕捉設備,踏進虛擬“養心殿”建筑,觸摸“數字文物”,還體驗了“朱批奏折”“親制御膳”等有趣的互動環節。平日難以觸及的歷史、難得一見的文物珍品,通過現代科技獲得了完整而生動的呈現,學生們也在數字化的互動中獲得了真切的體驗感。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趙鵬開展了名為《價值何為——故宮建筑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專題講座,結合午門、乾隆花園、寶蘊樓、冰窖等古建保護成果,介紹故宮博物院在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方面的實際行動。同時,他還通過國內外的優秀案例,講述了國際視野下文物保護的核心理念,讓青少年了解了跨越中西的文化遺產知識。
故宮世界遺產監測部主任狄雅靜分享遺產保護經驗
學生們進行數字化互動體驗
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趙鵬開展講座
志愿者進行志愿宣傳服務
故宮博物院志愿者團隊成立十余年來,以扎實精彩的專館講解和特展導覽,累計服務社會公眾十余萬人次,獲得廣泛好評。遺產日當天,故宮志愿者除了在珍寶館、雕塑館、陶瓷館繼續開展講解服務外,還在開放區域設置6處主題志愿宣傳服務點,由30余位志愿者宣傳“保護文化遺產,堅定文化自信”的主題理念和相關知識,同時幫助觀眾詳細規劃參觀線路,提供導引服務。志愿者們在介紹故宮建筑歷史和專館文物的同時,也向觀眾宣傳了文明參觀理念,推動構建博物館良好參觀體驗,激發公眾保護故宮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與觀眾們一同成為遺產保護的一份子。
作為中國首批世界遺產地之一,真實完整地保護并負責任地傳承弘揚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故宮博物院的神圣使命。故宮博物院將攜手廣大青少年及社會大眾共同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故宮世界文化遺產,一同將故宮博物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讓更多民眾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文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