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二里頭時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二里崗時期)和商代后期(殷墟文化時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縟的呈組合的青銅器。進入西周、東周時期,出現了一批具有長篇銘記歷史事件文字的青銅器,這是中國青銅文化的兩個特有現象。青銅器的制造和發展,歷代綿延不斷,但對社會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是在先秦時代。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二里頭時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二里崗時期)和商代后期(殷墟文化時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縟的呈組合的青銅器。進入西周、東周時期,出現了一批具有長篇銘記歷史事件文字的青銅器,這是中國青銅文化的兩個特有現象。青銅器的制造和發展,歷代綿延不斷,但對社會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是在先秦時代。
青銅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大件青銅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二里頭時期)開始出現,到商代前期(二里崗時期)和商代后期(殷墟文化時期),出現了大量氣勢恢宏、紋飾繁縟的呈組合的青銅器。進入西周、東周時期,出現了一批具有長篇銘記歷史事件文字的青銅器,這是中國青銅文化的兩個特有現象。青銅器的制造和發展,歷代綿延不斷,但對社會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是在先秦時代。
傳說夏禹鑄九鼎,歷商至周,以為傳國之寶,鼎移則王朝易主。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楚子過周境,問鼎之輕重,則其覬覦王權之心,路人皆知。鼎彝或列于宗廟,或隨葬于墓室,稱為“禮器”,是先秦貴族等級身份的標志。這種制度至西周臻于完善,稱為“周禮”。它對我國數千年歷史的發展曾產生過重大影響。
自漢代以來,青銅禮樂器時有出土,其上威嚴的紋飾,雄偉的氣度,深得帝王之心,被視為國之祥瑞。于是官民貢獻于上,皇室搜求于下,逐漸成為皇家的重要典藏。宋代曾集宮中所藏編成《宣和博古圖錄》。清代乾隆年間,則將宮中藏青銅器先后編輯了《西清古鑒》、《西清續鑒甲編》、《西清續鑒乙編》、《寧壽鑒古》等圖錄。
清代皇家收藏的青銅器,在乾隆年間即已達數千件之多,除一部分在一九四九年遷至臺灣,一部分流失外,其余仍保留在故宮。加上新中國建立以后陸續由政府調撥、私人捐獻和本院收購的大量青銅器,故宮博物院現藏歷代銅器一萬五千余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萬件左右,是國內收藏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
論文名稱 | 作者 | 發表處 | 時間 |
---|---|---|---|
《故宮博物院藏楊寧史舊藏饕餮紋簋》 | 馮峰、劉建宇、張雪雁 | 《故宮博物院院刊》 | 2020年06期 |
《中國北方的草原遺珍——賓大博物館所藏鄂爾多斯式青銅器》 | 程方毅 江然婷 | 《紫禁城》 | 2015年01期 |
《銘青銅器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 宋玲平 | 《故宮學刊》 | 2006年(總第三輯) |
《青銅器饕餮紋研究述評》 | 杭春曉 | 《故宮博物院院刊》 | 2005年1期 |
《〈故宮青銅器〉圖錄》 | 張華天 | 《紫禁城》 | 2002年2期 |